查看原文
其他

全文转载 | “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创新”笔会


喜报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年第2期《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创新(笔会)》一组10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21年第7期全文转载。这是本刊继2017年第1期《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学科及其学术特色(笔会)》、2018年第1期《面向2035的中国高等教育(笔会)》后,第3次笔会全部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全文转载。



特约主持人:阎光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


主持人语: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其中对高等学校评价、学科评估、国际交流合作评价、高校教师科研评价以及大学生学业评价等,都提出了改革的方向以及相关原则性要求。针对评价议题以如此高的规格出台文件,可谓罕见。这足以表明:尽管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目前我国各类教育评价制度与体系得以逐步成型,但其存在明显的短视与功利取向,已经对高校发展、人才培养、理论创新以及国家需求的重大技术突破带来了某些不良效应,因此教育评价的改革势在必行。与此同时,它也意味着:评价之于当今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义,已不仅仅在于其作为质量保障制度的核心构成要件和推动质量提升的政策工具,而是一个关联到整个事业健康发展的改革攻坚难点,具有极为复杂的系统关联性,它的破与立、成与败都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义。


对于高等教育领域各种评价存在的问题,其实多年以来学术界并不乏关注与讨论。但是,在业绩至上的治理框架以及计量思维和指标主导的评价氛围中,各种理性乃至反思性与批判性的声音都显得极为羸弱。如今“总体方案”的出台,无疑为人们全面检视其弊病、寻求破解之道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不过,客观而言,任何制度一旦形成路径依赖甚至形塑为人们的一种思维惯性和习性,破不易立更难。因为在破与立之间,横亘的并非简单的工具和技术是否合用的问题,如指标设置合理与否和测量方式妥当与否,而是涉及观念以及理论层面众多深层次且需要正本清源的问题。譬如如何理解大学作为学术组织的属性,如何理解学术创新活动的本质特征及其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究竟如何认识学术国际影响力的内涵,如何破解评价中人的能力结构潜隐性与呈现方式多样性困境,如何看待高校与政府、社会三者间的关系,如何理解不同社会力量介入及其激励机制与高校创新活动间的关系,如此等等。


上述问题都带有本源性,反映了学术活动的本体价值与大学组织运行的内在逻辑,也是我们正确理解与审视高等教育评价活动或不妨称之为元评价的基本理据与价值原点。也唯有把这些问题弄清楚,在各方之间特别在管理者中形成理论共识与共同的价值体认,我们才会理性审慎地处理好诸如是否有必要评、评什么、谁来评、如何评等第二位的问题,才有可能走出各种评价项目繁复冗杂,评价过程工具化、指标化和技术化的误区,穿越破与立之间的各种迷障。正是基于这一考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与苏州大学学报编辑部,特组织了高等教育学科领域部分青年学者,围绕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创新议题展开了一次笔谈性质的理论研讨,以期待引起更深入的思考。


文章一览

(点击蓝色标题阅读原文)


学者正当行使学术权力对高等教育评价改革至关重要…陈廷柱


高等教育增值评价:一种绿色教育评价方式…蒋 凯


教育评估视域下的高等教育发展…胡钦晓


大学评价的“中间道路”…王建华


学习范式视域下的本科教育评价…吴立保


人文科学评价必须坚守人文科学的逻辑…曹永国


学术创新的条件与评价制度改革…沈文钦


学术国际影响力的内涵及其约束条件…文 雯


破“唯论文”应以贡献作为学术评价的取向…张东海


项目制改革: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财政抓手…曹 妍


内容提要


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创新是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重中之重。高等教育评价与高等教育发展密不可分,大学评价在评与不评、测与不测、用与不用之间需践行一种“中间道路”。高等教育评价理念逐渐从“资源观”向“增值观”转变。在学习范式视域下,本科教育评价应聚焦学生学习,重视教育增值,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学术评价应以学术贡献为取向,加强学术共同体的文化建设,保障学者正当行使学术权力,服务学术创新,提升学术国际影响力。其中,人文科学评价要遵循其自身的逻辑。此外,评价改革还需与教育财政拨款方式改革协调配合以增进其成效。


本笔会刊于《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年第2期,第1~26页,共10篇,计4.3万余字。引用格式:陈廷柱,蒋凯,胡钦晓,等.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创新(笔会)[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2):1-26.  如有媒体或其他机构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回顾


自2014年至2021年,《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合作,以每年的学术年会为依托,聚焦高等教育重大、热点问题,连续推出了7组笔会。往年笔会整理如下,以飨读者。(点击蓝字可进入阅读)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目标与路径

作者:阎光才 黄福涛 赵婷婷 卢晓中 马凤歧 顾建民 陈廷柱 王建华 赵俊芳 别敦荣

刊期:2014年第3期

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全文转载。


法治中国与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

作者:龚放  胡建华 洪成文 施晓光 顾建民 马陆亭易连云 陆根书 王洪才 陈廷柱

刊期:2015年第4期


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学科及其学术特色

作者:蒋凯  杨锐  牛新春  项贤明  康翠萍  俞可  喻恺  王晋  窦心浩  吴薇  王莲涔  范庭卫

刊期:2017年第1期

12篇全部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全文转载。


面向2035年的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陈廷柱  王建华  阎光才  卢晓中  顾建民  杨颉  李立国  周海涛  胡钦晓  雷  庆

刊期:2018年第1期

10篇全部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全文转载,并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学术专栏介绍。


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的重建

作者:胡建华 王洪才  马陆亭  刘振天  陆根书  郑若玲  余小波  余秀兰  董云川  黄启兵

刊期:2018年第4期


中国高等教育70年十人谈

作者:张应强  邬大光  眭依凡  卢晓中  别敦荣  龚 放  陈洪捷  陈廷柱  王建华  史静寰

刊期:2019年第3期




苏州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号矩阵 


苏州大学学报

哲社版

苏州大学学报

教科版

苏州大学学报

法学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